从国外到上海工作的人群,普遍适应不了自来水中的那股漂白粉味道。
对于蓝伟光来说,自己的体验反而成为扩大生意的一次良机,主业之外,他把向驻沪外籍人士兜售美国反渗透膜净水器当成了副业,为了降低成本,他甚至怂恿总部从美国进口反渗透膜滤芯,在上海组装生产净水器。
然而,好景不长,蓝伟光兜售反渗透膜净水器的同时,也频频接到用户的抱怨。
采用反渗透膜技术滤出的,就是把矿物质都给滤没了的“纯净水”,那个时候,倒是没有人把纯净水对健康不利拿来说事,因为相较于充满漂白粉味的自来水,纯净水实在是好太多了;
也鲜有人对反渗透膜净水器每生产一杯净水,要排掉三到四杯自来水有意见,因为那时没有节水优先的国家战略,买这款净水器的大多是到上海工作的外国人,收入高觉悟却没那么高,愿意多付水费。
用户的抱怨主要集中在反渗透膜滤芯的使用寿命太短,用不了多久,水质又会变坏,用户难以接受,由此引发了无数纠纷。
蓝伟光自己就是膜技术领域的专家,很快找出了问题所在,他发现,从美国引进的反渗透膜滤芯存在着重大缺陷。
上海自来水中的氯含量颇高,反渗透膜最忌讳的就是氯,这款净水器的工作原理是依靠前置的活性炭把氯吸附剔除掉,然后再把水导入反渗透膜中去除溶解性污染物。但一根活性炭滤芯的氯吸附容量极其有限,很快会达到饱和,这导致了含氯的自来水直接进入反渗透膜,损坏了膜滤芯。
找出症结所在,蓝伟光马上叫停了在上海的净水器组装项目。反渗透膜怕氯是由滤芯材料的特性决定的,当时唯一的应对技术就是强化预处理,增加前置滤芯,以增加吸氯容量,从而确保反渗透膜不被损坏。
然而,前置的滤芯多了,过滤的层级增加,管路变长,成本增加,维护也变复杂了。
众所周知,净水靠滤芯,滤芯大多是用膜做的,当时几乎所有的膜芯都要依赖进口,但国外流行的净水滤芯移植到国内后,因为水源水质差异太大,通常都会水土不服,所以,桔生淮南为桔、淮北为枳的故事在中国的净水行业不断上演。
这一点,蓝伟光倒是看得很透,他之所以叫停上海的组装项目,正是因为他原来服务的公司没有生产核心净水滤芯的能力。
但后来有一次,与一位业界前辈闲聊时,对方的一句话刺激到了蓝伟光。
前辈说:“伟光你是全球顶尖的膜专家,名声在外,你现在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应用已经十分广泛,但膜技术更大的应用应该是在民生净水领域,而现有的膜技术却解决不了自来水深度净化的问题,能够剔除化学微污染的保留不了矿物质,能够保留矿物质的又剔除不了化学微污染,你能不能开发一个两全其美的膜,解决老百姓的饮用水安全问题?”
蓝伟光的心被震到了,这不仅是利国利民的好事,若能破解这一难题,也必将开创一个庞大的蓝海市场。
那一刻,他立下夙愿并默默着手实施一项惠及千家万户的“普惠计划”:一定要开发一款既能保留矿物质,又能去除微污染的净水膜滤芯,让自来水返璞归真、回归自然,喝起来口感可以媲美未受污染的天然水!
这是蓝伟光与民用净水行业的初恋。他深信,在上海时,如果不是正把推广以色列纳滤膜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自顾不暇,他会更早介入这一行业。